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宜蘭行口 鐵道懷舊


 


     「火車行到伊都,阿末伊都丟,唉呦磅空內…」耳邊響起一首耳熟能詳的宜蘭民謠,小摺騎行於「丟丟噹」森林裡,現代的鋼骨結構巧妙融合於街道的公共空間,鏤空的花草形成座椅,讓來來往往的人有了「森」呼吸的休憩空間。


 


       旁邊原為鐵路宿舍,現已闢為一片綠地廣場,刻意保有舊屋舍的建築、矮牆、磚瓦痕跡,想起從前,為省下幾塊錢特地跑到鐵路理髮店剪髮,剃個頭只要五元、餐廳吃飯十元便解決一餐。這些鐵路員工的福利,因同學父親在鐵路局上班,而有機會同享均霑。


 


       車站兩旁,東西延伸到下一個十字街口,百分之九十的範圍均規劃為歷史建築的展示空間。台灣主要都市車站附近,寸土寸金的空間利用上,宜蘭縣政府的做法,逆向操作似乎奢侈了許多,但這奢華簡樸的空間再利用,活絡舊建物串連記憶,重溫鐵路舊夢時光。以火車頭(站)為中心,左側盡頭「鐵枝路下」的宜蘭冰(冰淇淋)是從前時常光臨的夏日聖品(另一家在中央市場前);右側轉角處第二間,為新近火速竄起的平民鼎泰豐「正常小籠包」(光復國小對面也有一家)有經過就會停下來,品嚐朵頤一番。


 


        時間,似乎回到高一寒假在火車站打零工的生活記憶裡,當臨時清潔工打掃,賺取微薄的生活費用,弟弟也在三愛購物中心工讀,天寒冷冽,好心的憲兵哥哥,將外套給弟弟穿以禦寒。上班時,順手披在身上,黑色運動服銘黃鮮明的「憲兵」字樣,引起側目,「在有損軍威」的追查下道出一段感人的善舉,到底那位大哥哥受到懲處?還是表揚不得而知?但我再也沒有穿過雄壯威武的憲兵服掃地。 


 


        站前,一排整齊的小黃排班等候下車的旅客,計程車司機藉下棋消磨時間,纏戰、觀戰構成一幅庶民棋圖。右方旅遊中心尚未開門,左邊「宜蘭行口」四個斗大的字樣,在老屋綠葉間熠熠發光,順著宜蘭行口,展開鐵道生活懷舊之旅,建築物以鐵路局原始風貌呈現,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,「龜蛇守海口」把整個人的思緒拉到宜蘭的土地故鄉。


 


        以前這裡,賣雜醬麵、餛飩湯、魯肉飯等小吃麵食攤販林立,現在改建為文史館,讓人們在這裡啜飲咖啡香、啤酒花,似乎提升了人文的休閒,鐵路小館的燒烤快炒也在這而出現,清風微揚,竹林搖曳,陽光逶迆灑落一地,抬頭望向透明的帷幕,延展的竹綠輕搧天上的白雲,簡樸的木造結構房頂、紅磚砂石砌立的磚牆毫無掩飾的出現眼前,連結喧囂與沉靜,馬路上車輛呼嘯而過,屋內一方靜謐桃花源,能夠停下腳步,在此端坐小憩片刻,對在地人或旅行者是一種心靈活力的滋潤補充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 「宜蘭行口」成了元氣能量的加油站,老屋新用古樸中散發新的人文商機,一種不同於商業觀光氣息的契機,也可以順便帶些蘭陽當地伴手禮,了解啤酒發酵、金桔的製作過程,可惜一大早跑來,還沒有營業。妻子買回五十年歷史的阿茂米粉羹及百年的游家米糕麻糬,坐在枕木的休息椅上吃著幸福的早餐,享受著這獨有的宜蘭風味小吃。


 


        車行過中山國小,時間往前跳躍到四年級的那一年快樂時光,校園裡「噹!噹!」的鐘聲響起,傳送下課十分鐘的歡樂玩耍組曲。學校前的中山公園,有很多晨起運動的人們。小時候,常玩躲貓貓的防空洞、英靈塔、獻馘碑,都成了歷史的保留物,捉大肚魚的池塘已被填平,遍植樹木花草,增設休閒的步道空間,沒有被填平的記憶水池,泛起一波波的往事漣漪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 宜蘭縣歷史建築空間的利用平實,不加以刻意的修飾裝潢,精準地保持過往的鐵路味道,重現昔日部分場景,無處棲身的流浪漢就地而眠隨處安逸,善加利用它來遮風避雨。女子國小外圍,一群身著深綠色的義工朋友努力打掃街頭,讓這幸福的城市恢復乾淨容光,以迎接嶄新一天的開始。


 


        佩服台灣志工無私的奉獻,人文的素養到達一定的水平之後,才有如此豐沛的文化表現,志工讓台灣的城市充滿驕傲榮光,他們無怨無悔,不求回報的付出,值得我們一再的感念與敬重。這些小人物們,我願意以「偉大」兩個字來形容、歌頌,平凡的人生有不凡的表現。真正成功的定義並非以高官厚祿來評判,而在於行為態度,默默為這塊土地供獻一己之力,這股生生不息的志業,是台灣軟實力的永恆力量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四月二十二日宜蘭火車站遊記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清風宜雲 的頭像
    清風宜雲

    chingyuana的部落格

    清風宜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