駢臻百福 大甲還願 四月二十六日
去年,仔仔遭逢學習生涯中第一次嚴重挫折,原本在校一切表現尚可,卻被導師釘得滿頭包,因其上課愛講話,除了罰寫「我以後上課不講話 我以後上課不講話…」等重複性口號外,下課十分鐘也要罰站,時間長達連續三個月之久。
因仔仔有過動的傾向,我們努力看醫生並與老師溝通之外,也有最壞的打算—準備轉學之舉,妻子幾乎天天以淚洗臉,不知如何是好?請其寬心期待並帶她到台中散心,順道前往鎮瀾宮參拜,購買媽祖T恤過香爐祈求仔仔乖巧平安度過。陪小孩一起走過難關,並藉機教育小孩,告訴他「舉頭三尺有神明,你做甚麼事媽祖都在看…」。奇蹟出現了,暑期結束,仔仔遇到一位非常有愛心、有經驗的江足女導師,讓他發揮長才拿下設計第一名、閩南語朗讀第四名、書法第四名、水墨佳作,課業亦維持前十名,雖說仔仔並非頂尖優秀,偶爾依然調皮搗蛋,但已恢復往日信心,神采奕奕迎向未來。
「駢臻百福 媽祖遶境」活動原本打算全程參加,恰巧仔仔的期中測驗卡在中間,於是報名最後的一天行程,啟動還願之行。昨日的體驗,讓都市中長大的孩子,直接感受道地台灣庶民文化的震撼威力。早上全家一起上鎮瀾宮朝拜,並幸運地遇到中壢朝明宮回駕桃園的神轎,孩子們終於「鑽轎下」許下心願,這一趟還願之旅,果然「有駕有保庇」不虛此行。
鎮瀾宮的場地並不大,沒有大廟的恢弘氣勢,但廟宇中庭的設計,卻讓人們可以自由的出入,空氣流通,裊裊的清香不致於悶燒難受,人來人往以自己的方式選擇與媽祖親近。如果以庶民的眼光而言,媽祖繞境活動創造了一種文化的觀光財,可以說是世界文化非物質文明遺產的重要資源。藉由活動可以看到真正台灣人的熱情寬闊、包容和諧、敦厚善良、樸實信仰,形構成一種堅實的文化底蘊力量,而這種力量正是台灣得以安定持續改革,不像其他東南亞國家或施行總統制的國家一樣,產生令人難以苟同的負面效應及印象。
創意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,電音三太子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,宗教文化也要文化的創意行銷,看著車隊陣頭中,身穿彌勒佛的大仙尪,配著「喇舌」的現代音樂,跳著新穎的舞步,並散發糖果給兩旁群眾,台上台下融成一片,熱絡歡欣的氛圍,讓人會心一笑,感受台灣獨有的創意文化。文化是人們生活方式的真實呈現,當然要適時反映各個階層的真實,而不是維持一種呆版僵硬的模式,沒有活水注入的文化,終致窒礙難行而停滯斷層,徒興多餘的感嘆傷懷也於事無補。
台灣依海為生,媽祖融入儒、釋、道思想,佛道一家不分彼此,跨越宗教鴻溝,將台灣人民緊緊相繫,祂從地方性的神明躍升為全國性的神祇,「三月瘋媽祖」諺語說明信仰媽祖的盛況。媽祖保佑黑水溝的民族,與海洋奮鬥求得機會鴻圖大展,我們更應該學習媽祖精神,壯志征服大海,銜膽識往海洋發展。
台灣在世人的面前呈現一種多元的文化色彩,如同海洋之神-媽祖(林默娘)一樣,以海洋開闊的胸懷包容「林」林總總的聲音,靜「默」的保衛台疆這塊海島聖地,像「娘」親一樣守護她的小孩,使得台灣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,海島國家要有海洋的遼闊胸襟,才能在這混雜的世界變局裡,與人一爭長短,謀求平安生存與發展,為後世子孫爭一時也爭千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