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到南投—風野鄉根之旅
風野藝術聯展12月28日~~1月7日風野藝術中心
一個理想,堅持三十年,用青春歲月書寫藝術夢想。風野用藝術寫生親近台灣,以畫筆畫出福爾摩沙的容貌樣式,留下快速變化中鄉村風景的麗姿倩影。2010年歲末,台灣剛經過激烈的五都選舉,原本由三都躍變為五都,桃園明年升格為準都,省轄市只剩下基隆市、新竹市、嘉義市三區,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,基隆市併入大台北,新竹縣市、嘉義縣市勢必整合成為另外的二都,台灣將成為「都都好,好都都」的局面,都會的發展成為不可遏止的趨勢,也許,有一天鄉鎮反而成為炙手可熱的消失地圖也說不定。
面對未來的急速變化,【風野藝術鄉根之旅】依然以既定的計畫,不變的速度,穩健的腳步,一年一縣市的畫下去。回顧向前,從台北出發,歷經桃竹苗,基隆、宜蘭、花東,台中、南投,今年則以南投為造訪的主要城鎮,堅持如此的理想其實是一股傻勁的精神,當「當代藝術」鋪天蓋地而來之際,在人人都是藝術家,樣樣皆可為藝術品的理念之下,原為好事一樁,意在打破藩籬窠臼,找出新的藝術之路,但躁進者缺乏基本的美學素養,輕率挪用使很多當代藝術淪為拼湊瞎掰、免強湊合的拼裝車、走馬看花、熱鬧過後宛如製造出一堆垃圾廢棄物,不僅無助於提升美學水準,更使美學淪喪到了一種低俗豔麗的地步。
鑑此,回過頭來看看傳統的手繪藝術,依然有它存在和發展的空間,譁眾取寵的當代藝術,迷離、眩惑、奇異雖能讓人一時驚訝,但無法萃煉出經典,手作藝術看似跟不上時代,卻有它歷久彌新的存在意義。繪畫自有人類以來,從洞穴壁畫肇始,經過萬年歲月的洗練,淵遠流長,雖有人認為其有日漸江河之勢,甚至大放「架上繪畫已死!」之詛咒,但海納百川,繪畫依然是平民百姓唾手可得的創作模式,畢竟當代藝術需要大量資金的挹注,及玄之又玄的無聊論述,言不知意反推離觀眾距離,況且並非人人負擔得起,當代藝術成為資本雄厚者的嬉戲工具,其侷限在此,不是每個人玩得起,觀者卻步搖頭,失去美學的潛移默化功能,使人敬而遠之。
寫生可以是簡單的風景,也可以是有為的創作,歷史上有名的畫作,達文西的(蒙娜麗莎)、米勒的(拾穗),因有風景的融入而成千古名作,布魯格爾的(雪地中的獵人)、莫內的(日出.印象)塞尚的(聖維克多山)則不僅僅是風景畫而已。一幅心靈的風景端看你用心多少而定,有心就能使它成為一幅有靈魂深度的作品。